历史手抄报初一|历史手抄报:“秀才”造反者
【banbao.jxxyjl.com--历史手抄报】
洪秀全与洪仁开都是从十几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两人都是4次落第,到29岁。此后他们不再考了,而是下决心推翻清王朝,自己开科取士。此类事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黄巢本来也是秀才,因“屡举进士不第”才有了“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杀意,起兵反唐。李振是朱温的谋士,因“累应进士举不第”“尤愤朝贵”。他让朱温把一帮进士出身的人投入黄河,说:“此辈常自谓清流,宜投之黄河,使为浊流”,朱温照办。还有个叫罗隐的秀才,虽然“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但由于对现政不满,据说考了10次不中,后来他为钱锡割据东南做出很大贡献。科举取士多不过百分之六七,大多数落榜本是正常的。但是,正常的前提必须是公正。政治开明时科举比较公正,失败者不会怨恨社会;政治腐败时科举必然有黑暗,这样就会产生对社会的不满和报复心态。人的心态失衡就不再遵守公认的道德底线。文化层次较高的人心态失衡后能量较大,对社会的破坏力也较强,如黄巢、洪秀全。要化解非理性的社会心态,社会就必须保持公平、公正,至少必须有实现公平的合法渠道,否则难以抚平或消除非理性心态。社会将会为之付出更大的代价。

历史手抄报:“秀才”造反者
这幅历史手抄报制作精美,板块布局较为灵活,色彩搭配靓丽,特别是绘画精美,主题突出,值得学习。
-
【富有传奇色彩的英文】历史手抄报:富有传奇色彩的状元详细阅读
富有传奇色彩的状元--史大成史大成是清朝浙江所出的第一位状元。当时浙江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浙江的状元在大清朝是“始于史,终于钟。”殿试时,他的试卷被主考官拟为第三,皇上御览时,十分推崇他的书法,说:“此人楷书工整,必定是个正人君子。”于是钦定他为...
-
[历史图片画历史手抄报图片]历史手抄报:历史的选择 人物展详细阅读
历史人物是指那些在历史发展中起过重要影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足迹的人。小学生手抄报《历史手抄报:历史的选择 人物展》中介绍了历史上的几位重要历史人物,同时给每个人物配了画像,手抄报版面设计图(手抄报图片)紧扣标题和文字。领袖是党的旗帜,革命的舵手。中国共产党在一九二一年诞生后,到一九三五年遵义会议...
-
历史手抄报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_历史手抄报:快乐阅读历史故事详细阅读
中国历史故事知多少?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
-
【关于历史手抄报的文字】历史手抄报:最早的文字详细阅读
文字是人们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过去,人们认为商代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1977年以后,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河南登封县东南约十五公里的登封王城岗的夏代遗址中发掘出东、西两座小城的遗址,从中发现了一些珍贵的夏代文字资料。 例如,在西城遗址的一个灰坑中。发现了一件夏代初期的泥质黑陶平底...
-
梦回唐朝手抄报的图片_历史手抄报:梦回唐朝手抄报图片详细阅读
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618年由陇西李氏建立,定都长安。627年,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以后武则天以周代唐(690-705)。712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开创了全盛的“开元盛世...
-
【历史手抄报初一】历史手抄报:最受人推崇的状元详细阅读
最受人推崇的状元--康海明孝宗时,28岁的康海进京参加会试,他发誓要夺得第一名,可惜的是,第一名还是被鲁铎夺去了,他仅仅得了第四名,康海不服气,对众人说:“会试时让了鲁铎,殿试时决不再让他人!”殿试时,康海果然发挥出色,一举夺魁。其文章令主考官拍案叫绝。送皇上审阅时,孝宗...
-
铭记历史手抄报资料_历史手抄报资料:脸皮最厚的状元详细阅读
脸皮最厚的状元--裴思谦唐文宗时,宦官仇士良掌权,朝臣的生杀予夺,都掌握在他的手中。裴思谦当时只是一个秀才,但他巴结权贵的功夫十分了得,很快便与仇士良打得火热。这一年,裴思谦心血来潮,想当个进士,便向仇讨了个帖子,去找当年的主考官高锴。高锴为官清正,将他轰了出去。裴思谦气愤之际,声称明年非状元不...
-
铭记历史手抄报资料_历史手抄报资料:最自信的状元详细阅读
最自信的状元--胡旦宋太宗元年,有一书生到山东某县游览。知县大人得知该书生颇有文采,便设宴款待。知县的公子很蔑视那书生,问其有何特长,书生说工诗。公子便让他诵读一首,书生诵了一首,最后一句是:“挑尽寒灯梦不成。”公子一听,大笑说:“此乃一瞌睡汉。”...
-
【勿忘历史铭记历史手抄报】历史手抄报:历史英雄铭记在心详细阅读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们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们,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鬼子发现上当后,非常生气和惊恐...
-
勿忘历史铭记历史手抄报|历史手抄报:请大家铭记历史详细阅读
在庆祝抗战胜利60周年的同时,我们还应省思一个大国为何会为了抵御一个小国的侵略而付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代价。抗战之艰苦卓绝,决非任何偶然性所致。作为庞大的国度而非伶仃小国,中国不自辱,哪国能辱之?如此国耻,成为中国国民的难解心结。战后60年,是中国赢得了战争却依旧感到悲痛的60年,是成为了战胜国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