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手抄报三大改造】历史手抄报:三皇五帝典籍记载

历史手抄报内容资料 2022-07-17 网络整理 可可

【banbao.jxxyjl.com--历史手抄报内容资料】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以后,人类最初出现三皇及后来的五帝,人类迎来了新的时代,三皇五帝率领民众开创了上古中华文明,现代考古发现这一时期大量的文化遗址,后人把他们奉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英雄业绩。所以人们把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君王称为“三皇五帝”,而是以真实的口传历史部落首领们为三皇,被《汉书》载入;对于五帝,则一般采取《史记·五帝本纪》的说法。

  “皇”的原始意义为帝王,《说文》说“始王天下者”。“帝”,帝王,《说文解字》说“王天下之号也。”秦始皇统一华夏,自认为功过“三皇五帝”,因此将“皇”和“帝”组合发明为“皇帝”这一称号。实际上这个称号同古代部落首领、氏、后、王等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修饰了词组,取其尊贵。

  本词条中的“三皇五帝”是最接近中国夏朝之前的上古“帝王”,和神话时代的三皇五帝完全不同的。不同时期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三皇有八说,五帝有六说。具体三皇是谁,五帝是谁,存在多种说法。基本上,无论是按照史书的记载,还是神话传说,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大致上,三皇五帝于(公元前26世纪~公元前2070)。

  典籍记载

  三皇

  “三皇”按照流传最广的道教文化来说是:伏羲、女娲、神农(炎帝)。但是根据典籍记载众说纷纭,并无定论。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皇、地皇、泰皇为三皇。

  《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春秋纬》提出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的另一种看法,似乎泰皇即人皇。

  《尚书大传》和《白虎通义》等,则又主张三皇应为燧人、伏羲、神农。

  《运斗枢》、《元命苞》等书载:三皇为伏羲、神农外,还有建立婚姻制度造人的女娲。

  《帝王世纪》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通鉴外纪》又以伏羲、神农、共工为三皇。

  《三字经》: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伏羲、神农、黄帝)

  汉朝的纬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奉为三位天神。后来在道教中又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则人面蛇身或龙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皇人首龙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

  五帝

  至于五位古帝,说法也各异。

  《世本》、《大戴礼记》、《史记·五帝本纪》列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

  《礼记·月令》以大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为五帝。

  《尚书序》、《帝王世纪》则视少昊(皞)、颛顼、高辛(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

  此外,又有把五方天神合称为五帝的神话。东汉王逸注《楚辞·惜诵》中的“五帝”为五方神,即东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皞、北方颛顼、中央黄帝;而唐贾公彦疏《周礼·天官》“祀五帝”,为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纪。

  秦国原有四帝(白帝、青帝、黄帝、炎帝)崇拜,加上黑帝为五帝。按吕不韦十二纪的提法,五帝是主管四方、四时和五行之神。黄帝居中,具土德;大皞居东方,具木德,主春,亦称春帝;炎帝居南方,具火德,主夏,亦称炎帝;少皞居西方,具金德,主秋,亦称白帝;颛顼居北方,具水德,主冬,亦称黑帝。(《吕氏春秋·召类》)三皇五帝究竟指谁?对于五帝,则一般采取《史记·五帝本纪》的说法。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

  羲(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12

  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个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

  黄帝(轩辕)、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农)、白帝(少昊)、黑帝(颛顼),(五方上帝)。

12

本文来源:https://banbao.jxxyjl.com/lishishouchaobaoneirongziliao/12299.html

Copyright @ 2011- 板报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