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迅的手抄报关于鲁迅的手抄报|关于鲁迅的手抄报:关于鲁迅的资料简介
【banbao.jxxyjl.com--鲁迅手抄报】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汝南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
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鲁迅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
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时务报》,看《天演论》,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他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鲁迅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
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26年夏,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南下厦门,担任厦门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国学院教授。1927年初,鲁迅又转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同时兼任教务主任,一边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同年4月,xx政变发生,鲁迅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因营救学生无果,愤而辞职。在血的教训面前,鲁迅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从此,他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
相关板报
- [鲁迅的手抄报关于鲁迅的手抄报怎么画]关于鲁迅的手抄报:鲁迅爱书的故事
- [鲁迅的手抄报关于鲁迅的手抄报怎么画]关于鲁迅的手抄报:鲁迅您好
- 我眼中的鲁迅手抄报_关于鲁迅的手抄报:儿子眼中的鲁迅
- 鲁迅的手抄报关于鲁迅的手抄报怎么画|关于鲁迅的手抄报:鲁迅活着会怎样
- 六年级关于鲁迅手抄报|关于鲁迅的手抄报:自由大同盟
- 鲁迅的手抄报关于鲁迅的手抄报怎么画_关于鲁迅的手抄报:鲁迅手抄报
- 鲁迅的手抄报关于鲁迅的手抄报怎么画|关于鲁迅的手抄报:鲁迅
- 鲁迅的手抄报关于鲁迅的手抄报怎么画|关于鲁迅的手抄报:鲁迅的杂文创作
- 六年级关于鲁迅手抄报_关于鲁迅的手抄报:反对帝国主义
- 【鲁迅的手抄报关于鲁迅的手抄报怎么画】关于鲁迅的手抄报:对鲁迅著作的喜爱和运用
-
宣传革命思想的手抄报|关于鲁迅的手抄报:革命思想详细阅读
秋,祖父因为科场舞弊案犯事下狱,父亲周伯宜公又重病,家产中落,出入于当铺及药店间很多年。1896年九月初六日父亲伯宜去世,时年三十七。父亲去世后,家境越发艰难。1898年闰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改名为周树人。1898年4月,18岁的鲁迅考入该学堂的轮机班就读,同年11月因不满该校乌烟瘴气的校...
-
【六年级关于鲁迅手抄报】关于鲁迅的手抄报:光复会详细阅读
课余喜欢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其注意于人性及国民性问题。1903年为《浙江潮》杂志撰文。1904年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去世,年六十八。1904年八月,往仙台入医科专门学校肄业。1906年六月回家,与朱安女士结婚。同月,再次去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弃医从文。1907年夏,拟创办文艺杂志,名曰《新生》...
-
[横眉冷对千夫指府首甘为孺子牛可以看鲁迅]关于鲁迅的手抄报:横眉冷对千夫指详细阅读
鲁迅最后的十年,在党的领导下,在新文学的战场上,冲锋陷阵,浴血奋战。他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并先后参加了革命互济会、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他还主编和与人合编过《语丝》、《奔流》、《前哨》等革命刊物,倡导过文艺大众化运动和新兴木刻运动,培养了不少...
-
[鲁迅的手抄报关于鲁迅的手抄报怎么画]关于鲁迅的手抄报:敬爱鲁迅详细阅读
1893年,伴随着鲁迅祖父下狱,周家陷入困顿,年幼无罪的鲁迅生平第一次尝受到了艰辛和白眼。十五岁时父亲重病,作为长子出入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为挽留父亲的生命忍辱负重,打落牙齿往肚里吞的经历让鲁迅刻骨铭心。这期间他看清了世人的真面目,这些无疑有重要的影响。十六岁父亲终于去世,巨大悲痛和对庸医巨大痛恨...
-
鲁迅民族魂的手抄报图片|关于鲁迅的手抄报:走进民族魂详细阅读
《华盖集》及其续编,是鲁迅先生极其猛烈的社会战斗的记录,所表现的思想和感情都很健康,这是说他反对封建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但《野草》则更多地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内心矛盾的交战和痛苦的叫声,其中好几篇作品,无论在思想上在感情上都是个人主义的,而且阴暗的,有虚无感的,悲观而绝望的。这种虚无和绝望的感...
-
鲁迅的手抄报关于鲁迅的手抄报怎么画_关于鲁迅的手抄报:走近鲁迅详细阅读
1893年,伴随着鲁迅祖父下狱,周家陷入困顿,年幼无罪的鲁迅生平第一次尝受到了艰辛和白眼。十五岁时父亲重病,作为长子出入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为挽留父亲的生命忍辱负重,打落牙齿往肚里吞的经历让鲁迅刻骨铭心。这期间他看清了世人的真面目,这些无疑有重要的影响。十六岁父亲终于去世,巨大悲痛和对庸医巨大痛恨...
-
【鲁迅的手抄报关于鲁迅的手抄报怎么画】关于鲁迅的手抄报:鲁迅文学手抄报详细阅读
1911年九月绍兴光复,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1912年一月一日,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的招募,任教育部部员。五月,航海到达北京,住宣武门外南边的半截胡同绍兴会馆藤花馆,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1917年七月初,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乱平之后就返回了教育部...
-
鲁迅的手抄报关于鲁迅的手抄报怎么画|关于鲁迅的手抄报:鲁迅的家庭成员、背景详细阅读
家庭背景出生日期:清光绪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出生地: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至三十八岁,使用为笔名。 与周作人和周建人成为“周氏三兄弟”。家庭:在绍兴,周家算得上一门望族,做官经商且都不说,单是人丁的繁...
-
[鲁迅的手抄报关于鲁迅的手抄报怎么画]关于鲁迅的手抄报:鲁迅的感情生活详细阅读
1906年7月6日,尊母命与朱安结婚,两个人完全没有感情基础,后来的情形就是将其一生、形同陌路。考虑过离婚,但那个年代,被休的女人是备遭人们鄙夷和唾弃的,情形大都十分悲惨。善良单纯的朱安侍奉鲁迅的母亲鲁瑞,把许广平看做姐妹,视周海婴如己出。1947年6月29日凌晨,朱安孤独地去世了,身边没有一个...
-
六年级关于鲁迅手抄报_关于鲁迅的手抄报:自题小像详细阅读
秋,祖父因为科场舞弊案犯事下狱,父亲周伯宜公又重病,家产中落,出入于当铺及药店间很多年。1896年九月初六日父亲伯宜去世,时年三十七。父亲去世后,家境越发艰难。1898年闰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改名为周树人。1898年4月,18岁的鲁迅考入该学堂的轮机班就读,同年11月因不满该校乌烟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