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火箭的来历
【banbao.jxxyjl.com--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
火箭是中国古代一种能够自身向后喷射火药燃气,利用燃气向后喷射时产生的反作用力飞行,从而攻击目标的远程兵器。“火箭”一词最早见于《魏略》,该书说到魏明帝太和二年(228年),蜀国出兵攻打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魏军“以火箭逆射其云梯,梯然,梯上人皆烧死”。不过,当时所谓“火箭”仍然以弓弩发射,只不过是在箭杆上捆绑一些易燃物用以纵火而已。靠火药燃气反作用力飞行的火箭问世后,依旧沿用了“火箭”这一名称,但武器原理已根本不同。
北宋时期,民间已经出现了利用燃气反作用力推动的火箭“起火”,只不过当时仅用于观赏。南宋初期,这一推进技术开始用于军事,出现了最早的军用火箭。早期的火箭只是在普通箭杆上捆绑一个火药筒,发射时用引线点燃火药,燃气从尾部喷出,产生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前进。其构造虽然简单,但组成部分却很完整,已具有现代火箭的雏形。

此后,火箭技术不断提高,明代时已非常完善,不仅有单支火箭,还先后出现了并联火箭、有翼火箭、多级火箭和多发齐射火箭等多种武器装备。“神火飞鸦”既是一种多筒并联火箭,也是一种有翼火箭,同时点燃4支火箭产生推力,最远能飞行300多米。“火龙出水”,则是一种多级火箭,龙首尾两侧各装一支火箭,龙腹内也预装数支火箭。发射时,先点燃首尾两侧的4支火箭,推动火龙前进。待4支火箭燃烧将完时,自动引燃龙腹内的火箭,使之自龙口飞出,继续飞向目标。“一窝蜂”则是一种多发齐射火箭,事先将32支火箭的引线全部连在一根总线上,点燃总线,所有火箭同时齐射。
早期火箭的杀伤部位就是传统的箭头,后来逐渐演化到以火药自身的燃烧爆炸进行杀伤,杀伤威力更大,此时箭体仅作为火药载体使用。火箭的发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逐渐出现了筒、柜等发射装置以方便定位定向。明代后期,还将发射装置固定在推车上,进一步增强了火箭发射的机动性。
大约14世纪末,一个叫万虎的中国人在一只椅子上捆绑了47支大火箭。他坐在椅子上,两手各拿一只大风筝,希望依靠火箭的推进力将自己送上天空。尽管这一试验没能成功,万虎本人也因此失去了生命,但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载人火箭飞行。万虎因此赢得了全人类的尊重。1959年,人们将月球上一座新发现的环形山命名为“万虎环形山”。
本文来源:https://banbao.jxxyjl.com/zhongguochuantongwenhuashoucha/20698.html
-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文字内容_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理性的文化详细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学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人们没有文化愚昧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易推广与传播的,因为它不具备传播这种文化的软件与硬化。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什么时候,哪一个封建王朝都没有真正彻底的贯彻中国传统文化,所以,...
-
中华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中华传统文化手抄报:皮影的历史详细阅读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中国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
-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_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道德底线详细阅读
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对比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早已不复存在。然而,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人民身...
-
【中华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中华传统文化手抄报:屈原的故事详细阅读
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
-
中华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中华传统文化手抄报:元宵舞龙详细阅读
舞龙俗称“玩龙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每逢喜庆节日,尤其是在元宵节期间,很多地方都有舞龙的习俗。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或腾跃,或滚动,或盘起,或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舞龙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舞蹈。舞龙和舞狮,古时是在一年中的大型节...
-
【优秀传统文化戏曲手抄报】传统文化手抄报内容:脸谱戏曲详细阅读
京剧清代英雄戏中有所谓“八大拿”戏。素材源于施公案,故事出自京杭运河两岸,是宣扬清朝政治经济及施公打通运河漕运的戏。八出戏有连贯性,都是以官府缉捕、擒拿土豪劣绅、庄头霸主为由,而展开的系列武戏。由于每出戏都有黄天霸出现,也可以说是黄一家保清、做官的戏。 演出...
-
【传统文化手抄报一等奖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传统文化的优势详细阅读
用现代语言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表达出来,使人们真正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并不是我有什么能耐,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本来就包涵的本质。再者,这也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的产物,因为大家都有文化了,语言也表述能力也加强了;第三、科学已经很发达了,我可以借助科学上的发现和科学语言,对其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细...
-
[中华传统文化春节手抄报内容]中华传统文化手抄报:春节的来源详细阅读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春节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
-
【中华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中华传统文化手抄报:儒家文化详细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
-
[中国传统文化春节手抄报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春节习俗详细阅读
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每逢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