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手抄报内容资料】汉字手抄报资料:“朱门酒肉”的“臭”
【banbao.jxxyjl.com--汉字手抄报内容资料】
杜诗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是,对于其中“臭”字的理解,却有不同意见。大多数人理解为“腐臭”,少数人理解为“香气”,也有人理解为“气味”。
凡事习惯于寻找标准答案的人,一定会问:哪一种是正确的呢?
我认为,这三种理解可以说都是正确的。因为,它们各有理由和证据:
“腐臭”说,可以有如下理由和证据:
一、同一首诗的上一句中有一个“香”字,“香”与“臭”构成对照。杜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上一句诗“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香橘”、“臭肉”隔句对应,相反相成。
二、唐诗中,“臭”字有不少“腐臭”义的用例。例如:张九龄《杂诗五首》“生性苟不夭,香臭谁为中。”孟郊《秋怀》“詈言一失香,千古闻臭词。”韩愈《谴疟鬼》“求食欧(呕)泄间,不知臭秽非。”元稹《后湖》“臭腐鱼鳖死,不植菰与蒲。”白居易《问友》“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寒山《诗三百三首》“猪不嫌人臭,人反道猪香。”早于、晚于杜甫的都有。
三、黄山谷引《孙子新书》云:楚庄攻宋,厨有臭肉,尊有败酒,而三军有饥色。其中“臭”、“败”对应。
四、可以表现杜甫对于贫富不均现象、对“朱门”奢侈生活的愤怒之情。
“香气”说,可以有如下理由和证据:
一、“朱门”包括皇帝行宫。一般读者可能是把“朱门”理解为富贵之家的,但从诗歌上下文看,应是指唐玄宗骊山行宫,当然也可能兼及“卫霍室”即杨国忠之类皇亲国戚之家。皇宫之内,有专人管理,职责鲜明,尽管酒肉多得吃不了,大约也不至于酸臭腐败掉。再者“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云云,说的也是食物的名贵精美。
二、唐诗中,“臭”字有“香气”义的用例。上官昭容诗句“势如连璧友,心似臭兰人。”张说《肃和》“躬祼郁鬯,乃焚膋芗。臭以达阴,声以求阳。”骆宾王《咏怀》“一言芬若桂,四海臭如兰。”韩愈《山南郑相公樊员外酬答为诗其末咸有见及语樊封以示愈依赋十四韵以献》“金舂撼玉应,厥臭剧蕙郁。”也是早于、晚于杜甫的都有。
三、唐诗中有“酒肉臭”指“酒肉香”的用例。那就是,元稹《估客乐》“归来始安坐,富与王家勍。市卒酒肉臭,县胥家舍成。”
“气味”说,可以有如下理由或证据:唐诗中,“臭”字有“气味”义的用例。魏徵《雍和》“载絜牲牷,爰登俎豆。既高既远,无声无臭。”白居易《悲哉行》“沉沉朱门宅,中有乳臭儿。”
相比之下,“腐臭”说和“香气”说旗鼓相当,“气味”说理据较为薄弱。
说实话,在“腐臭”说和“香气”说之间,我也很难定夺。要说“朱门酒肉臭”就是“朱门酒肉太多吃喝不完,都变质发臭了”呢,那它跟下一句“路有冻死骨”同属切责之语,不能生成张力。我们知道,杜甫是很喜欢在两个诗句之间制造张力的,例如《醉时歌》的开头四句:“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两两对照,震撼人心。说“朱门酒肉臭”就是“朱门之内酒肉飘香,生活极尽奢华”吧,杜甫另一首诗,《驱竖子摘苍耳》中的“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两句,似乎又跟《孙子新书》的“厨有臭肉”“三军有饥色”有渊源关系。12
或许,这是诗圣杜甫利用“美恶不嫌同词”的“臭”字,故意给后世读者出的一道歧义理解题:选择哪一个,全凭读者的学识和悟性,还有一时的心情。
很多人对现行语文考试制度中人为规定标准答案的做法有异议,我的这一篇小文章,大约可以提供给他们做一个佐证。我本人也一直认为,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问题,往往并非只有一个标准答案。
12本文来源:https://banbao.jxxyjl.com/hanzishouchaobaoneirongziliao/7562.html
-
手抄报汉字的起源和汉字的演变_汉字手抄报:汉字的起源传说详细阅读
人类有了语言,就可以积累知识,形成文化。有了文字,就可以记录语言、交流信息。语言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文字把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和文明阶段区分开来。文字更打破了语言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将语言传送到远方,扩大了语言的交际功用。有关汉字起源的说法繁多,有结绳说、八卦说、河图洛书说、仓颉造字说和图画说...
-
[汉字手抄报内容资料]汉字手抄报资料:汉字的产生过程详细阅读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生命力的文字。它从诞生至今,已经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在汉字诞生之前,根据古籍记载,中华民族的先民是以实物记事和图画记事来帮助记忆、辅助交际的。上古的实物记事,主要有结绳、结珠、讯木等。《周易·系辞下》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rd...
-
[写好中国字的手抄报]汉字手抄报:中国字的数量详细阅读
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大约将近十万个(北京国安咨询设备公司汉字字库收入有出处汉字91251个),日常所使用的汉字只有几千字。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时已到99%,简体与繁体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历史上出现过的汉字总数有8万多(也有...
-
【中国汉字小篆手抄报】汉字手抄报内容:大篆与小篆的区别详细阅读
大篆与小篆的区别: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周宣王时,太史籀作《大篆》十五篇,因其为籀所作,故世称“籀文”。“籀文”乃据古文而作,是在古文基础上整理出来的,故其与古文或同或异。今其文散见于《说文解字[1]》和后人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之中。其...
-
[寻汉字之源赞汉字之美手抄报]汉字手抄报:关于汉字的笑话详细阅读
会”字新解儿子:“爸爸,简化字的‘会’字怎么写?”父亲:“人字下面一个云字。”儿子:“为什么?”父亲:“开会的时候,别人怎么说你就怎么说,这叫‘人云亦云&rsquo...
-
【汉字手抄报内容资料】汉字手抄报资料:汉字结构的自然流变详细阅读
汉字结构的自然流变汉字结构上的自然流变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异体字越来越多,也就是说同一个字不同的书写形式越来越多;②笔画的模式越来越多;③书写方式越来越多。汉字在起源之时,实际上是一幅幅逼真的图画,各个部落甚至各个人在写这些字,或者说画这些画时,都可能不一样,所以每个字的写法有很多种。这种现...
-
趣味汉字手抄报内容_汉字手抄报内容:隶书详细阅读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隶书也叫“...
-
[汉字的演变手抄报内容资料]汉字手抄报资料:汉字演变——小篆到隶楷详细阅读
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攻破齐国首都临淄,齐亡。至此,秦统一六国。秦王嬴政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上实行一系列的巨大改革,以加强和方便他所代表的地主阶级对全国的统治力量。文字改革就是其中之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
-
[一年级汉字笔画手抄报]汉字手抄报资料:汉字笔画歌详细阅读
点一下,横平拉,竖直下,小手指,空中画,记住啦。撇一下,捺一下,先左撇,后右捺。弯钩有弯钩向下,竖钩无弯挺像它。斜钩要斜钩向下,竖弯无钩记住它,竖弯有钩竖弯钩,钩钩多,数数吧,弯钩竖钩面左,斜钩竖弯面向右。横钩横折横折钩,都有横,有钩有折有折钩。竖提撇折要分清,竖提要有力,撇折角儿大,试着写一写...
-
汉字手抄报内容资料|汉字手抄报资料:古字详细阅读
古字是指包括大篆在内的小篆以前的文字,含有金文、甲骨文和大篆等字体。金文:古代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铭文。金文始见于商代二里岗的青铜器,不过商代二里岗发现的青铜器有金文的只有少数几件。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上金文增多;至西周时,青铜器上金文已经较为普遍。商代金文多为象形...